給愛麗絲Fur Elise的教學趣事-也關於詮釋

彈名曲,是初學鋼琴時很有吸引力的一個目標,而巴斯田成人教材的最後一首,是以貝多芬—「給愛麗絲」的A段作為挑戰曲目。

教到這首時,總會跟學生說說這首曲子的背景,說說貝多芬的故事,介紹幾個不同演奏家演奏Fur Elise時不同的呈現方式,最近就發生一件趣事。

今年2月的情人節,剛好有一個學生A彈到這首曲子,當時我寫了關於情人節的文章,選了朗朗的詮釋來搭配2月的寒冷,這個演奏場景與朗朗的詮釋有一種空白的美感、淡淡的憂傷,當時的學生A在許多不同的詮釋裡,也選擇了這個詮釋來模仿。

過了幾個月,又有其他學生也進入巴斯田的尾聲,挑戰這首的A段,這個學生B的個性與學生A不一樣,課程安排也不同,當時課堂上除了講述背景之外,僅欣賞了朗朗的詮釋,兩週下來要進入詮釋部分的學習時,這個學生突然說朗朗的詮釋太單調了!這個反應出乎家喆的意料,在確認對於音樂的認知之後發現,原來學生B認為貝多芬很熱血,對於感情的詮釋應該更加纏綿才對,難怪他會認為朗朗的詮釋太過單調,也可能進入炎暑,讓人在詮釋上更趨向血脈噴張吧!後來又與他討論其他演奏者的詮釋,重新認識這首曲目。

詮釋這件事,在專業領域上,雖說主觀但也是嚴謹的,要根據作曲家本身的性格、生活環境、作曲背景等等來理解後演奏,並不會隨著外在環境的因素而改變,但在學習的過程,找到自己喜歡的詮釋風格也是很重要的,家喆喜歡帶著學生聆聽不同演奏者的詮釋,一同討論聽到的感受,促進音樂欣賞的能力。這一篇,就來聽聽鋼琴與交響樂的版本吧!

發表者:丰悅

一位音樂教學18年,喜歡聊生活、聊音樂的鋼琴、長笛老師。 主要教學內容:學童/成人/鋼琴/長笛/音樂教學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