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學習音樂的時候,常常聽到老師說,再多點音樂性,那甚麼是音樂性呢?
當開始彈些小曲子後,總會覺得音都演奏都正確,但還是覺得不好聽。
老師,我都有做大小聲,圓滑奏、斷奏也都很分明,表情符號都有做到啊,怎麼還是不好聽呢?
我們想想,當我們在看一部戲劇時,演員台詞都對,喜怒哀樂都有,該哭的也哭了,為什麼有些你還是會覺得「那是假哭」呢?其實演奏音樂也是一樣的。
要訓練音樂性,首先得先有想像力,因為聲音是看不見了,我們對聲音情感的記憶,通常是靠環境氛圍、具有故事性的事件等等來記憶的。曾經有個文字遊戲,要你寫出一句「有聲音」的文字,用的就是這個原理。而音樂性不是誇張的肢體,也不是戲劇性的變化,而是將腦中的畫面用音樂傳遞出來,需要的除了想像力,還有能表達出來的演奏技巧,要練習好技巧,則需要一副打開的耳朵~
在選擇教材上,有一套不錯的音樂性教材a splash of color,是用顏色來幫助想像,曲子都是兩到三頁的輕巧型,每首都有一個主題,很適合準備進入小品的學生。
這首是Joe第一次接觸a splash of color,選擇pink tulips先來試試,粉紅鬱金香,花語是永恆的愛,關於永恆的愛,你腦中出現的畫面是甚麼呢?是家人、是摯友、還是充滿粉紅泡泡的愛人呢?是恬靜的、激情的、還是活力四射的呢?每個人的畫面都不盡相同,演奏出來的音樂性也就會不一樣喔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