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課堂上,昀豆喜歡觀察學生手部的使用狀況,然後再跟學生討論並確認手部肌肉使用的現況與狀態,成人的情況尤其明顯,因為手部使用習慣皆已定型。
慣用手,在運用小肌肉以及協調度會比非慣用手靈活;而一出生就使用的那隻手則力氣比較大。
這點就很有趣了,屢試不爽,每每觀察確認哪隻手的力氣較大時,詢問是否為X撇子,八九不離十都沒錯,不過知道這些有什麼用呢?
當然知道大方向只能作為參考,從大範圍開始縮小,才能找出每個學生適合的手指練習方式,甚至是受過傷的手,更要調整練習的速度與內容。
有的學生,手雖受過傷但一點也不影響生活,開始學琴後才發現原來手指的復原狀況並不好,也有的學生並沒有受過傷,但長時間姿勢不正確導致學琴後施力方式要重新學習,這些都是仰賴每堂課的觀察與學生配合練習才能改善的。
手的運用,除了大方向原則,細節上每個人適合的方式都不同,無論是基本型、流動型、強硬型、柔弱型,每個人的先天優勢都不同,找出優勢來協助弱項,練習起來才會事半功倍囉~